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MSI GE60 0NC 散熱微提升

直接看圖
三片銅片黏在CPU熱導管上,一片支撐,兩片延伸,增加表面積

 會選在這個位置,是因為蓋底殼後,這裡剛好在通風口處,直接撞風,單靠筆電本身的時候感覺不大,但是配底部散熱墊,散熱增加不少
跑分只多一點點,根本可以當作是誤差..
但實際開底部散熱墊跑遊戲,有的以前風扇會最高轉速的,現在有些可以降一級轉速,有的遊戲就完全不會再風扇全速了。最操的那幾個遊戲,差別就不大了,降個一兩度而已,風扇還是全速。

缺點,底殼那邊的溫度會變高.. 反正又不放腿上玩.. 雖然英文說laptop.. 但有多少人會把電玩機放腿上用啊..

數年前的開箱照

2010/11/03
ASUS K72F 第二台筆電



一下子六年多,CPU 初代i3升級i5 現在還頭好壯壯當文書工作機

2013/4/30
MSI GE60


三年半多,3代i5升級i7,GPU超頻,還是在用
看以前的開箱照,有沒有覺得筆電又變新了?
其實是有改裝散熱跟升級CPU,感覺就好了許多.. 反正玩的遊戲也大多是2014以前或者很舊的遊戲,都沒啥問題。

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微星MSI GE60 0NC筆電 散熱調整改裝(非升級)

寫在前面,這篇記錄不算是提升筆電散熱,只是修改我這台筆電的散熱缺陷,讓他比較接近正常狀況,讓筆電運作比較接近專業測試評論的測試結果。

GE60 I5-3230M改I7-3720QM
Nvidia GT 650M

改裝之前,遊戲執行時的狀況,還有3DMARK分數
可以看到i5直上97C,基本上已經限速,但650M卻是涼涼的55C。其他遊戲執行狀況也大多這樣,650M最多就是60C多一些,但CPU常常在8x~9x。開機殼跑遊戲測試,GPU散熱管都可以手碰,但CPU散熱管熱到不行,手碰會燙到。

3DMARK 13979 CPU分數5043(i7),測試的室內溫度約19C,且有使用底部散熱墊。

改裝概念: 把CPU的熱分一些給GPU

前測: 用散熱/導熱膏還有膠帶,黏了幾個一元銅板在GPU/CPU熱導管之間,試試看能不能提早把CPU的熱導去GPU散熱管
 前測結果
總分13979->14516, CPU分數5043->5885,CPU/GPU溫度沒甚麼變化,但分數證實是有用的,尤其是CPU分數上升超過10%,這個改裝概念有用! 這個分數已經很接近寒流來時拿去戶外(10度C)跑的分數14605,此外,用這個銅板前測去戶外(14C時)跑分14696,我這台極限大概就這樣了。

實際改裝: 使用Arctic Silver-Arctic Alumina Thermal Adhesive導熱接著劑(AB膠形式),還有20mmX20mmX0.8mm的銅片數片

先假組合,把銅片凹到適合的樣子,不上膠,先擺擺看
黏完之後


改裝結果測試
這次測試沒有使用散熱墊,14669, CPU 6108,幾乎是拿去戶外低溫測的分數了。 GPU溫度上升6C,可以說CPU的熱有導去GPU的散熱管,讓CPU有比較多發揮,而GPU 6x度仍然是很安全的。

最後用了prime95+FurMark來燒機測,CPU還是98C,但能夠支撐的W數比之前高,GPU在十分鐘左右的測試下達到73C,也還算安全,實際遊戲下GPU還是到不了這個溫度。

其實這才是GE60應有的水準吧,只能怪自己當初買來沒有先燒機測一下。

後記:
缺點,就是那些用來分散熱量的銅片,本身也會帶很多熱量,所以退出遊戲或高負載程式後,風扇降速比較晚,因為要把那些銅片也降溫,整個散熱系統才會降溫。所以CPU平均溫度比較低,但工作後所需的降溫時間多了些,有得有失,但主板或CPU燒掉還是比風扇耗損來的貴。